时速评论|取款被要求“本人到场”,病重老人在银行去世,“绿色通道”为何不通?
2025-05-21 15:15:05 来源:石家庄新闻网
- 超大
- 大
- 标准
- 小
5月14日,有网友发布信息称,姑妈被家人抬着到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株洲田心支行取款看病,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,姑妈不幸离世,引发广泛关注。
根据报道,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老人因看病用钱,家人持本人和老人证件及存单到银行取款时没有成功,须本人亲自到场办理。当时家人告知银行工作人员,老人病重无法亲自到银行办理取款,但银行工作人员未主动提供上门服务,仍要求本人办理。随后老人被抬到银行,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幸离世。
发生这样的事件,让人非常痛心,非常难以理解。
痛心之处在于,这是本可避免的一场悲剧,老人不被要求“本人到场”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一系列事情。在银行有“绿色通道”服务的前提下,让病重老人亲自到场,放大了规则的生硬,忽略了服务的温情。让人难以理解的是,以人为本、客户至上的理念在这一事件中几乎没有得到体现。
这一事件与前几天要求盲人刷脸开通手机卡的新闻相似。在那起新闻中,一位盲人因无法完成眨眼刷脸验证,无奈之下,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。这位盲人说,自己的眼部残疾状况肉眼可辨,但营业厅以“相关规定”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,工作人员的冷漠和傲慢跃然纸上。
两条新闻连在一起看,暴露了银行、电信运营商等窗口单位在“适老化服务”“绿色通道服务”落实过程中,尤其是面对特殊群体时,仍存在僵化、生硬、教条的表现,原因可能是工作人员基于规避自身责任,也可能是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存在漏洞,遗憾的是,两起事件中本应走“绿色通道”的人都被挡在了通道之外。
病重老人取款在银行不幸离世,警方、金融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,不妨耐心等待调查结果。需要指出的是,无论这一事件最终如何定性,公共服务机构都应该梳理面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时,哪些“绿色通道”还不通畅,哪些需要做出灵活性安排、人性化调整,把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起来,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实处。
时速新闻评论员 安多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