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速评论 | 魏新河被“官宣”,只是更多疑问被揭开的起点

2024-07-06 10:51:29 来源:时速新闻

字号
  • 超大
  • 标准

在媒体热搜榜上“住”了多日的魏新河,他的身份在记者不遗余力地追问中搞清楚了。

7月4日,辽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,认领了“魏新河教授”。通报称魏新河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,1978年10月生人,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,多次以“辽宁理工大学教授”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。目前已被停止工作,因涉嫌招摇撞骗罪,魏新河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urlProxy.png

魏新河的身份总算搞清楚了,但公众还有几个问题没弄明白。

魏新河以不存在的大学教授身份参加学术会议,为什么他能屡屡得逞?参加学术会议这么容易吗?或者是身份甄别这么难吗?

一位常参加学术会议的网友发文道:认真回忆了一下,每次报名参加学术会议时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,似乎真的没有人要过工作证和职称证明。“一般需要交报名费的会议,负责对接的人员最关心的是我有没有完成注册费的对公转账;不需要交报名费的会议,一般最关心的是我当天会不会保证出现在会场。而需要提供职称证明的场景,我想了半天,好像只有‘专家评审’去当专家时,‘函评论文/申请书’后,对方单位准备发专家咨询费的时候,会要求我提供职称证明,有时甚至会让学院盖个章。”

简单来说,需要交钱的活动,一般都不太在乎身份的真假,对于身份的核实比较马虎;给与会者发钱的活动,对于身份的核实会非常仔细,毕竟对方单位要留档或上报。

这是魏新河能轻易参加学术会议的根本原因——会务组真的不在乎与会者身份,除了发钱时。

那么,魏新河把自己包装为虚构大学的教授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图什么?满足个人虚荣心还是为提高知名度?或者以学术活动为背书,意在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?或者已经谋取到了利益?这个需要魏新河自己来回答,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,相信有关方面查清楚这个并不难,调取银行往来账目,他已经从哪个单位骗到了钱,一目了然。

其实,无论哪次学术会议的哪个会务组,核实“辽宁理工大学教授”是非常容易的,可惜没有一家能挡住魏新河,揭穿他学术会议混子的身份,也许都懒得去做这件事,大家只是为了开个会而组织会议,人数齐了,“学术材料”收上来能汇编成册了,把预算经费花了,年度目标实现了,会议目的就达到了。

这是学术形式主义结出的怪胎。这样的学术会议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,里面没有多少学术交流环节,只有形式主义。“魏新河教授”被曝光,一把扯下了此类学术会议的伪装,原来学术会议已如此不严肃、不正经,“混会”居然没有任何门槛。

“魏新河教授”事件关乎学术尊严和公众利益,从魏新河上了热搜榜,公众就一直盯着事件的任何进展,官方通报他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不是事件的终点,而是更多疑问一点点被揭开的起点。

另外,像魏新河几年来参加过的那些学术会议,学术成色如何,大家心知肚明,这样的会议今后真的不能再举办了。(时速新闻评论员 安多鱼)

编辑:苗家乐
责任编辑:尚燕华

热新闻

热视频

媒体矩阵